复旦创新现场教学 学思践悟“大国之治”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9-12-20浏览次数:1962

“机器人全自动烹饪虹桥老年助餐点”“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国学教室”“虹桥海外人才荟境外人员服务站”……这些虹桥街道古北社区市民们熟悉的站点:成为了12月20日上午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学员们生动的课堂。像这样的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现场教学活动已经是继11月27日杨浦滨江之后,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大国之治·学习履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系列现场教学的第二次有益尝试。而为这些大学党员教师们讲授微党课的,除了复旦的专家学者,更多的是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面对面交流的社区干部。

小尝试 大主题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始终把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作为中心任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落细落小落实。调研中,学员们希望党委党校能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除了传统的辅导报告、理论讲座之外,能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发生在师生们身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针对这些实际需求,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复旦大学党委党校与“学习强国”上海平台及相关区街道合作,推出了“大国之治·学习履痕”系列现场教学: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时到过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等地为现场教学点,同时发挥学科优势,由校内理论专家导学解读,并邀请参与过总书记考察上海活动的有关嘉宾和市民参与,开展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理论学习。

“我们引导专家学者和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中国之治’的广度,用身心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为上海一项项现实的温度,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体验去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度,把大学老师们在专业教学中‘翻转课堂’、‘交互问答’、‘小组讨论’等先进方法运用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提升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有效性针对性”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兼校组织部副部长周晔介绍道,“强化理论学习目的还是为了引导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把学思践悟的成果转化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自觉,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这座城市的实际行动”。

小切口 大道理

“当时大家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总书记说,我们这里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我愈发感受到国家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视,越来越多来自基层人民的声音被采纳,人民当家作主这几个字的内涵也越来越深刻。”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北市民中心时,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总书记同参加征询会的中外居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法律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情况。当时在场的君悦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律师刘正东律师向学员们回忆起那段经历。

长宁区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设立的四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也是其中唯一设在街道的点。全国人大代表、长宁区虹桥街道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朱国萍向学员们讲解说:“记得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来上海选点,我力荐虹桥街道。因为这里既有古北新区涉外居民区,又有传统居民区,有助于听到方方面面的居民意见。这个立法联系点建于2015年7月,要做的就是向居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把“法言法语”转化成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并把原汁原味的群众观点进行加工,为立法机关提供原原本本的社情民意参考。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要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继续把人民的声音带上去,也让老百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门口的议事厅里。大家拧成一股绳,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在古北市民中心现场教学课上,长宁区虹桥街道党工委书记胡煜昂向在场学员介绍了立法联系点目前的运作情况。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和虹桥街道社区居民夏云龙为学员们讲述了立法联系点在垃圾分类、老公房加装电梯等社区治理等各方面为市民做的实事。来自上海康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新慧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工作实例,向学员们讲述立法工作必须把群众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的观点。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潘伟杰在理论导学时,解开了上述一个个创新实践背后“大国之治”的密码,他讲道:“立法联系点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理念,帮助大家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涵的理解。市民在立法联系点参与立法,使立法全过程得到市民理解和支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

小故事 大收获

从杨浦滨江到古北市民中心,通过一次次现场教学,学员们身临其境,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了解了杨浦滨江“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设计理念以及这背后建设者们奋战5年的故事,深切体会了总书记所说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的分量,对“中国之治”是什么、“中国之治”为什么行、“中国之治”为什么好这些问题有了更加具象地理解。

有的学员表示,从18岁考入复旦,二十多年学习生活在杨浦,但对于杨浦的这些变化以前只在新闻报道里看过,经过现场教学“理论导学+现场体验+嘉宾互动”:这种“1+1+1”的学习,亲眼看到了一个有历史厚度、有城市温度和社区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杨浦滨江从封闭的生产型岸线华丽转身为开放共享的生活型岸线,这正是体现了总书记所说的“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之前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党的创新理论与我们每个党员干部自身的关系,经历了现场教学,我觉得理论就在身边的现实中,而这些变化,这些现实又印证了理论的正确、理论的生命力。”有的学员颇多感慨。

还有学员在体验完古北市民中心现场教学后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这次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的现场教学,我直观地了解到“高大上”的立法并不“神秘”,普通老百姓的意见也能推动法条的确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一形式,它开启了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立法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也能直达立法机关。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提高立法质量,也生动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民主实践,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学员们深刻地体验到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等显著优势……这些书本上的理论,从纸张中走出来,走进了党员们的心里、头脑里。在之后的现场教学中,复旦大学党委党校还将安排学员走进张江复旦国际科创中心、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上海中心金领驿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地,通过登第一高楼、看“两新”党建、访城市治理、察科学创新……进一步学习领会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复旦大学党委在主题教育中第一时间提出,全校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及时进行传达、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校党委书记担任全会精神宣讲团团长,带头作首场宣讲,各级党组织也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研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师生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结合实际学。学校还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两大工程”,结合全会精神等扎扎实实开展学理性研究,进行理论宣传阐释。党委党校则“打出组合拳”,举办全会精神的专题研讨班,“大国之治·学习履痕”系列现场教学就是其中发挥“两大工程”溢出效应的一项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