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图书馆党委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研讨。会议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展开讨论。会议由图书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侯力强主持。图书馆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会议,部分支部书记列席会议。
副馆长王乐作主题发言,重点解读了“三全育人”、高校办学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九个坚持”。她根据“九个坚持”的要求,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提出要推进资源建设,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购买;要开展资源分级服务,在保证研究人员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规避全面开放使用被误用的风险;要深入挖掘红色经典,做好古籍文物保护与修护,以文化展览、艺术展览等形式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要进一步拓宽资源建设国际视野,充分利用Gale Scholar等数据库,缩短与世界高校人文研究的差距;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学科发展评价体系;要以新馆建设为契机,更注重本科生的空间、馆藏、文化服务需求,始终坚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要发展好“三驾马车”,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要加强与海外图书馆的合作和互访,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条件。她强调,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不只是对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新时代图书馆员的要求。
馆长陈思和阐述了理想、情怀和教育的关系。他从习近平总书记与北大师生座谈上提出的“情怀要深”谈起,结合自己从九十年代商品经济腐蚀下的教育界走过来的艰难历程,强调教育一定要讲理想,它不是为今天国家需要服务的,而是为20年后的国家需要服务的,我们今天培养的人必须在20年后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今天的教育如果看不到二十年后的状况,那这个教育一定就是失败的。他指出,教育是传“道”,习近平总书记常讲“德”,也就是用“德”来涵盖中华民族的“道”,是一种精神标准。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诱惑丛生的社会里,要怎么让学生像贾植芳先生一样“把人字写得端正”,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靠“德”。
陈思和强调,除了知识性的课程,还要有一种超越专业课的通识课。通识课是人文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通过人文教育告诉大家的不是人文知识,而是一种精神传承。他列举了导师贾植芳先生的事例,说明了有情怀的人和没有情怀的人不一样在哪里,大学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情怀和魅力对学生形成正向的引导和激励。